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化藥及生物制品)榜上有名的“神經節苷脂”近日遭到媒體發文起底?!赌戏蕉际袌蟆穲蟮乐蟹Q,此藥2018年的銷售額逼近40億元,但近十年來醫患紛爭不斷,甚至導致患者全身癱瘓。
《南方都市報》和《21世紀經濟報》分別報道了兩例因被注射“神經節苷脂”類藥物導致癱瘓的患者故事,這兩位患者癱瘓后的診斷結果相同:吉蘭-巴雷(格林-巴利)綜合征。醫生稱這種病可能自然發生,也可能是藥物誘發,如果是藥物所致,極可能是“神經節苷脂”,而這兩位患者恰好都在此前的治療中被注射了這種藥物。
這種在臨床上使用范圍極廣,甚至有“神藥”、“萬能藥”之稱的藥品,早在2016年就被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要求在說明書中增加警示語:
“國內外藥品上市后監測中發現可能與使用神經節苷脂產品相關的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ㄓ址Q吉蘭-巴雷綜合征)病例。若患者在用藥期間(一般在用藥后5—10天內)出現持物不能、四肢無力、弛緩性癱瘓等癥狀,應立即就診?!?/span>
說明書的修訂并未阻止該藥在臨床中的廣泛使用,《南方都市報》檢索到的12起相關訴訟案件中,發生在說明書修訂之后的2017年的,就達3起。而這種可能令患者致死或致殘的藥物,南都記者向多位神經科臨床醫生進行求證后得到的答案卻是:并非臨床必需。
在《21世紀經濟報》的報道中,也引用了一位三甲醫院神經科主任對此藥的評價:這款藥既沒有有效的證據證明其療效,也沒有有效的證據證明其安全性。
《21世紀經濟報》文中還指出:早在上個世紀,神經節苷脂就被多國下架,一直被美國食藥監局(FDA)視為試驗性藥品。
2017年,兩款進口的神經節苷脂原研藥分別因存在重大質量安全風險和因生產和質量管理不符合中國《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而被在中國境內暫停銷售、使用和進口。
而在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第二位的“腦苷肌肽”,也同樣是含有神經節苷脂的藥物,在2018年的銷售額也達到了22億元。而神經節苷脂曾創下過年銷過百億的銷售額。
隨著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的發布,神經節苷脂和腦苷肌肽及其它18個藥品被列為合理用藥的重點監控對象,勢必會影響這類藥品的臨床濫用。
妻子因被注射神經節苷脂后癱瘓在床的河北商人王占群(化名)最后對《南方都市報》說:“我不指望誰來賠償,我只希望這類藥從市場上徹底消失,不要讓更多家庭受到傷害?!?/span>
站長推薦
被國家重點監控的“神藥”遭起底:缺乏有效證據,安全隱患巨大
文章評論
發表評論:(匿名發表無需登錄,已登錄用戶可直接發表。) 登錄狀態:
未登錄,點擊登錄